2019年我國新能源行業監管體制、自律管理、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
發布時間:2019-09-20 15:52
點擊量:次
(一)公司所處行業的監管體制
1、行業監管體制
公司所處行業主管部門是國家發改委、工信部。國家發改委主要負責組織制 定產業發展、產業技術進步的戰略、規劃和重大政策;工信部主要負責研究擬定 國家信息產業發展戰略、方針政策和總體規劃,擬定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的法律、 法規,發布行政規章,組織制定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的技術政策、技術體制和技 術標準等。
2、行業自律管理
公司所處行業自律組織為中國電源學會,成立于 1983 年,是中國科學技術 協會的組成部分。中國電源學會的主要職能是貫徹執行國家方針政策,開展行業 自律,團結組織電源科技工作者,促進電源科學普及與技術發展,促進產學研結合。其次,公司不同類型產品的應用領域不同,其下游行業中存在不同的自律 組織。公司核心產品車載電源為汽車零部件,我國汽車零部件的行業自律組織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,其主要職能為汽車產業發展的調查研究,國家標準、行業標 準和技術規范的組織和制訂,行業信息和咨詢服務的收集和提供,行業自律管理 以及專業培訓等。
參考觀研天下發布《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機市場分析報告-產業格局現狀與運營商機前瞻》
(二)行業主要法律法規、產業政策
1、電源行業主要法律法規
國家頒布一系列政策制度鼓勵和支持電源行業的發展,近年來電源行業涉及 的主要政策和規劃如下表所示:
2、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
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,對新能源汽車整 車、關鍵零部件等領域發展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。
1、行業監管體制
公司所處行業主管部門是國家發改委、工信部。國家發改委主要負責組織制 定產業發展、產業技術進步的戰略、規劃和重大政策;工信部主要負責研究擬定 國家信息產業發展戰略、方針政策和總體規劃,擬定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的法律、 法規,發布行政規章,組織制定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的技術政策、技術體制和技 術標準等。
2、行業自律管理
公司所處行業自律組織為中國電源學會,成立于 1983 年,是中國科學技術 協會的組成部分。中國電源學會的主要職能是貫徹執行國家方針政策,開展行業 自律,團結組織電源科技工作者,促進電源科學普及與技術發展,促進產學研結合。其次,公司不同類型產品的應用領域不同,其下游行業中存在不同的自律 組織。公司核心產品車載電源為汽車零部件,我國汽車零部件的行業自律組織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,其主要職能為汽車產業發展的調查研究,國家標準、行業標 準和技術規范的組織和制訂,行業信息和咨詢服務的收集和提供,行業自律管理 以及專業培訓等。
參考觀研天下發布《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機市場分析報告-產業格局現狀與運營商機前瞻》
(二)行業主要法律法規、產業政策
1、電源行業主要法律法規
國家頒布一系列政策制度鼓勵和支持電源行業的發展,近年來電源行業涉及 的主要政策和規劃如下表所示:
時間 | 部門 | 政策 | 主要內容 |
2011 年 |
發改委、科 | 《當前優先發展 |
將電力電子器件、變流裝置中高精度高性能開 |
技部、工信 | 的高技術產業化 | ||
6 月 | 部、商務部、 | 重點領域指南 | 關電源列為優先發展的重點領域。 |
知識產權局 | (2011 年度)》 | ||
2013 年 2 月 |
發改委 |
《產業結構調整 指導目錄》(2013 年修訂) |
將“新型電子元器件制造”列為“鼓勵類”項目。 |
2014 年 6 月 |
國務院 |
《國家集成電路 產業發展推進綱 要》 |
部署充分發揮國內市場優勢,營造良好發展環 |
境,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,分領域、分門類 逐步突破智能卡、智能電網、智能交通、衛星 導航、工業控制、金融電子、汽車電子、醫療 電子等關鍵集成電路及嵌入式軟件,提高對信 |
|||
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支撐能力。 | |||
2016 年 |
發改委 |
《中華人民共和 | 以提高制造業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為重點,推 |
國國民經濟和社 | 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,促進制造業 | ||
3 月 | 會發展第十三個 | 朝高端、智能、綠色、服務方向發展,培育制 | |
五年規劃綱要》 | 造業競爭新優勢。 | ||
2016 年 12 月 |
國務院 |
《“十三五”國家 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展規劃》 |
加快推進電動汽車系統集成技術創新與應用, |
重點開展整車安全性、可靠性研究和結構輕量 化設計。加快推動高功率密度、高轉換效率、 高適用性、無線充電、移動充電等新型充換電 |
|||
技術及裝備研發。 | |||
2018 年 |
國家統計局 |
《戰略性新興產 |
將“新型電子元器件及設備制造”、“新能 |
源汽車車載充電機”、“新能源汽車 DC/DC | |||
10 月 | 業分類(2018)》 | 轉換器”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產 | |
品。 |
2、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
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,對新能源汽車整 車、關鍵零部件等領域發展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。
時間 | 部門 | 政策 | 主要內容 |
2010 年 10 月 |
國務院 |
《關于加快培育 和發展戰略性新 興產業的決定》 |
將新能源汽車產業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 一,著力突破動力電池、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 領域關鍵核心技術,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、 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。 |
2012 年 6 月 |
國務院 |
《關于印發節能 | 確定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目標:到 2015 年,純電 |
與新能源汽車產 業發展規劃 (2012―2020 年) |
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 達到 50 萬輛;到 2020 年,純電動汽車和插電 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 200 萬輛、累計產 |
||
的通知》 | 銷量超過 500 萬輛。 | ||
2013 年 2 月 |
發改委 |
《產業結構調整 指導目錄(2011 年本)》(2013 年修訂) |
將“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:電動汽車電控集 成;車用 DC/DC(輸入電壓 100V-400V)等”、 “車載充電機等”列入鼓勵類項目。 |
2015 年 3 月 |
交通運輸部 |
《關于加快推進 新能源汽車在交 通運輸行業推廣 應用的實施意見》 |
至 2020 年,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 初具規模,在城市公交、出租汽車和城市物流 配送等領域的總量達到 30 萬輛;新能源汽車配 套服務設施基本完備,新能源汽車運營效率和 安全水平明顯提升。 |
2015 年 4 月 |
財政部、工 信部、科技 部、發改委 |
《關于 2016-2020 年新能源汽車推 廣應用財政支持 政策的通知》 |
明確 2016-2020 年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 |
應用補助政策。2017-2020 年除燃料電池汽車 外其他車型補助標準適當退坡,其中:2017- 2018 年補助標準在 2016 年基礎上下降 20%, 2019-2020 年補助標準在 2016 年基礎上下降 |
|||
40%。 | |||
2015 年 5 月 |
財政部、工 信部、交通 部 |
《關于完善城市 公交車成品油價 格補助政策加快 新能源汽車推廣 應用的通知》 |
2015-2019 年,現行城市公交車成品油價格補 助中的漲價補助以 2013 年實際執行數作為基 數逐步遞減,其中 2015 年減少 15%、2016 年 減少 30%、2017 年減少 40%、2018 年減少 50%、 2019 年減少 60%,2020 年以后根據城市公交車 用能結構情況另行確定。 |
2015 年 6 月 |
發改委、工 信部 |
《新建純電動乘 用車企業管理規 定》 |
對新建純電動乘用車項目的投資主體資格、新 |
建企業及產品的準入管理進行了規定。強調新 | |||
建企業投資項目的投資總額和生產規模不受 《汽車產業發展政策》有關最低要求限制,由 投資主體自行決定。要求新建企業具有研發、 試制、實驗驗證能力,可生產純電動乘用車, |
|||
不能生產任何以內燃機為驅動動力的汽車產 | |||
品。 | |||
2015 年 10 月 |
發改委、國 家能源局、 工信部、住 建部 |
《電動汽車充電 基礎設施發展指 南(2015-2020 年)》 |
到 2020 年,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 1.2 萬座, 分散式充電樁超過 480 萬個,以滿足全國 500 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。 |
2016 年 11 月 |
國務院 |
《“十三五”國家 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展規劃》 |
推動新能源汽車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快速 |
壯大,構建可持續發展新模式。實現新能源汽 車規模應用。到 2020 年,實現當年產銷 200 萬 輛以上,累計產銷超過 500 萬輛。完善電動汽 車生產準入政策,研究實施新能源汽車積分管 |
|||
理制度。 |
時間 | 部門 | 政策 | 主要內容 |
2016 年 12 月 |
財政部、科 技部、工信 部、發改委 |
《關于調整新能 源汽車推廣應用 財政補貼政策的 通知》 |
提高推薦車型目錄門檻并動態調整。一是增加 |
整車能耗要求。二是提高整車續駛里程門檻要 | |||
求。三是引入動力電池新國標。四是提高安全 | |||
要求。五是建立市場抽檢機制。六是建立《目 錄》動態管理制度。七是督促推廣的新能源汽 車應用。 在保持 2016-2020 年補貼政策總體穩定的前提 下,調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。分別設置中央 |
|||
和地方補貼上限,其中地方財政補貼(地方各 | |||
級財政補貼總和)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 | |||
額的 50%。 | |||
2017 年 1 月 |
工信部 |
《新能源汽車生 產企業及產品準 入管理規定》 |
對原有的準入管理規定進行修訂,完善了企業 準入條件,提高了企業及產品準入門檻,完善 了監督檢查機制,強化了各方法律責任。 |
2017 年 4 月 |
工信部、發 改委、科技 部 |
《汽車產業中長 期發展規劃》 |
到 2020 年,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 200 萬輛, |
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達到 300 瓦時/公斤以上, 力爭實現 350 瓦時/公斤,系統比能量力爭達到 260 瓦時/公斤、成本降至 1 元/瓦時以下。到 2025 年,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 20%以上,動力電 |
|||
池系統比能量達到 350 瓦時/公斤。 | |||
2017 年 6 月 |
發改委 |
《關于完善汽車 投資項目管理的 意見》 |
支持社會資本和具有較強技術能力的企業進入 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產領域。引導現有 傳統燃油汽車企業加快轉型發展新能源汽車, 增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內生動力。 |
2017 年 9 月 |
工信部、財 政部、商務 部、海關總 署、質檢總 局 |
《乘用車企業平 均燃料消耗量與 新能源汽車積分 并行管理辦法》 |
對傳統能源乘用車年度生產量或者進口量不滿 |
3 萬輛的乘用車企業,不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 比例要求;達到 3 萬輛以上的,從 2019 年度開 始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。2019 年度、 2020 年度,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 10%、12%。2021 年度及以后年度的新能源汽 |
|||
車積分比例要求,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另行公布。 | |||
2017 年 12 月 |
財政部、稅 務總局、工 信部、科技 部 |
《關于免征新能 源汽車車輛購置 稅的公告》 |
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,對 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。 |
2018 年 |
財政部、稅 |
《關于節能新能 |
一、對節能汽車,減半征收車船稅。 |
二、對新能源車船,免征車船稅。 | |||
務總局、工 | 源車船享受車船 | 三、符合上述標準的節能、新能源汽車,由工 | |
7 月 | 信部、交通 | 稅優惠政策的通 | 業和信息化部、稅務總局不定期聯合發布《享 |
運輸部 | 知》 | 受車船稅減免優惠的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車 | |
車型目錄》予以公告。 | |||
2019 年 3 月 |
財政部、工 信部、科技 部、發改委 |
《關于進一步完 善新能源汽車推 廣應用財政補貼 政策的通知》 |
穩步提高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 |
檻要求,適度提高新能源汽車整車能耗要求, 提高純電動乘用車續駛里程門檻要求。 根據新能源汽車規模效益、成本下降等因素以 及補貼政策退坡退出的規定,降低新能源乘用 車、新能源客車、新能源貨車補貼標準,促進 |
|||
產業優勝劣汰,防止市場大起大落。 |
資料來源:觀研天下整理,轉載請注明出處(XZN)
熱點